研体系便在李青松所控制着的十亿多名克隆体,加上一千余万名蓝图科研学者的共同支撑之下,快速的运转了起来。
同时,在全面验证过去阶段的科学猜想、建造大科学装置向基础物理学理论突破展开冲锋、应用物理实验室全功率运转以实现科技转化这三项同步进行的任务之外,李青松还在进行另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之前数百年时间的恒星际远航,让李青松积累了众多有关恒星际航行的经验与知识。基于这些东西,李青松心中多了一种猜想。
制约电弱级别文明恒星际航行速度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一是无法携带太多物资,同时能量转化效率较低,物资消耗太大,便只能以较低航速航行。
因为航速太快的话,就没有足够的燃料减速了。
第二则是,无法解决粒子撞击问题,航速太快,飞船外壳会受到严重削弱,甚至导致飞船解体。
但这两种因素都是对于普通电弱级别文明来说的。自己身为某种程度上类似“天灾”的存在形式,所拥有的巨大工业能力,或许能让自己规避开这两种限制。
第一个问题,自己可以通过造更多飞船,携带更多物资来缓解。而第二个问题,既然粒子撞击会对飞船材质造成严重影响,那么……自己或许可以在飞船外壳上盖一层防护膜?
这样的话,粒子撞击便只能影响到防护膜,而无法影响到飞船装甲。
很显然,防护膜也是会不断破损的,需要不断更换。而这归根结底便又成了一个物资携带问题。
而自己恰好能携带比普通文明更多的物资。
再加上之前数百年时间的科技积累,为飞船各方面带来的众多微小提升,总的加起来,自己或许可以在下一次恒星际远航之时,尝试一下以电弱级别文明的科技实力,进行达到6%光速,甚至8%光速的航行速度?
之前蓝图克舰队的航速为3%光速。之前自己的航速是4%光速。
哪怕提升不到8%光速的航速,只能提升到6%,那也等同于提升了50%!
50%的提升,自己的航程将会节约多少时间?
逃出智械天灾追捕的概率又将提升多大?
这项技术背后所预示着的东西,让李青松心中忍不住火热。
尤其是,经过前期可行性评估,李青松认为,自己极有希望做到这一点!
且不管现阶段的科学研究能否收获成果,能收获到多少成果,至少,在航速方面的技术突破堪称希望极大。
于是,李青松不顾其余方面的脑力需求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