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材料学炼丹
相比起进攻激光炮,防御激光炮的功率和质量、体积就小得多了。
激光炮的整体结构类似一台望远镜,有外部的镜筒,里面则有精密的光学器件。
精密激光炮的镜筒直径最高能达到10厘米,长度可达数米。但防御激光炮,镜筒最大也不过1.5厘米,长度更是只有30厘米左右。
它的擅长方向也与进攻激光炮截然不同。
进攻激光炮的发散角极小,可以进攻较为遥远的目标。防御激光炮则因为目标通常较近,已经闯过防御电磁炮防御圈,距离飞船仅有几十公里甚至几百米的缘故,它对于发散角的要求并不高。
它的进攻距离最远也只有几百公里,超过了这个距离,便会因为光束发散的缘故,导致失去杀伤力。
它的功率也较低,杀伤力也十分低下。毕竟它的目标只是一些微小的弹丸而已,实在用不到那么大。
与它其余方面的低下性能相比,它的激发时间与持续时长则远远高过进攻激光炮。
它甚至不需要充能准备时间,可以做到瞬时启动。同时,因为整体功率较低,无需太多散热的缘故,它可以长时间使用,最高能一直启动几个小时时间,比进攻激光炮那启动几十秒就要休息几十秒的效率高多了。
这同样是基于它的战术需求所定制的。
毕竟星际战场之中,电磁炮弹丸的数量可能极多,有大量的拦截目标需要它去拦截。
启动速度慢了,还没启动,高速电磁炮弹丸可能就击中了船体。持续时间短了,那漫天遍野的电磁炮弹丸怎么拦的过来?
综合种种需求,便造就了进攻激光炮与防御激光炮截然不同的造型与性能。
经过了漫长光阴的不断迭代与研究,此刻,防御激光炮也已经初步完善成型,具备了实战意义。
于是,进攻电磁炮、防御电磁炮、进攻激光炮、防御激光炮四种武器,李青松已经全部掌握。
加上此刻高速雷达也再度经过三轮优化,可靠性、稳定极大提升,同时体积和质量极大下降,看似李青松已经具备了制造一艘真正“现代化”战舰的全部需求。
但李青松知道,还不行。
还缺少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件。
高速转向架。
星际战场之中,无论进攻武器还是防御武器,对于精度和反应速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有可能一艘飞船高速从己方前方掠过,进攻的时间窗口仅有零点几秒,甚至几毫秒。
也有可能一颗弹丸忽然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