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不同的捕捞方式。
太小的石块直接放弃。较小,但具备了足够价值的石块,这种探矿设备便会自动规划路线,灵巧的绕过其余石块来到它身边,探出一张金属网将其束缚住,然后自动加速,带着它脱离木星环,将它直接“扔”到最近的太空冶炼基地里去,让它在那里接受处理。如果石块较大,譬如有几十米,一百米以上的尺寸,它便会召唤临近的采矿设施一同前来,自动绘图,分析重心,选择受力点后,多台采矿设备便会自动附着在这块石头的不同部位,同时开启加速,将它拖出来,再扔到冶炼工厂那里去。
位于不同节点的10座太空超算为空间采矿ai提供着充足的算力,10个ai相互协作,共同指挥着100万台以上的采矿设备终日不停地对木星环展开勘察。
位于那些太空冶炼工厂之中的总计约万名克隆体,则在李青松的统一连接之下,负担起了这一整套流程的优化、维护和维修以及决策工作。
木星环之中的矿产,产自其余小卫星的矿产,产自大卫星的矿产,搭乘或大或小的货运飞船繁忙的穿梭着,最终汇聚到四条太空电梯之中的一条,卸货,让货物搭乘太空电梯来到地表。
地表这里,无数条铁路线上重载列车轰鸣着。铁路线之间,庞大的重卡车队在荒凉死寂的大地之上飞驰,某些不方便去的地方,还会有空天两用型飞船解决最后一段路途的运输任务。
整个木星系统,在李青松以及这1500万名克隆体的控制之下,在一艘艘飞船、一列列火车、一个个车队,以及最重要的四条太空电梯的链接之下,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基础工业系统全部完成,且达到了此刻的真正巅峰状态。于是自然而然的,李青松的科技再度开始出现突破。
在过去的这十几年时间里,伴随着工业系统的建设,各种工艺的优化、生产线的调整、各种材料与设备的性能提升等较为微小的科技进步就已经在频繁出现。
李青松略微统计了一下,便得出了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所有工业领域与科学领域的微小进步加起来,总数量甚至已经突破了一千万!
虽然没有一个是关键性的技术突破,但不要忘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也是要在基础的不断夯实和进步之下才能出现。
现阶段,伴随着各工业体系的全部建成,所有科研基地的资源和脑力供应全部到达巅峰,这种微小的,有时候小到仅仅只涉及某一种牲畜患病率下降0.5%的进步,其总数量再度出现暴涨。
短短三年之内,其总数再度突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