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10纳米(求订阅!!)
在完成了位于木卫三的第一条太空电梯的建设之后,那庞大的零号纤维的生产并未停下,反而愈发加大了生产力度。
在这漫长的生产时间里,李青松也一直在对生产工艺流程、效率等进行优化提升。
原本略显粗放简陋的生产设施渐渐被更加先进且稳定的设备代替,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也慢慢提升。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之中,现如今,每条生产线的零号纤维日产量,已经从之前的两吨,提升到了此刻的2.6吨。
不仅如此,它们生产出的零号纤维的性能也在慢慢提升之中。相比起最初生产的那些,也再度提升了约10%左右。
别看仅仅只是0.6吨的产量提升和10%的性能而已,但整体来看,却已经可以视作为代差了。
于是,整座零号纤维生产基地的年产量便从之前的146万吨,提升到了此刻的190万吨左右。
大量的零号纤维搭载一号太空电梯,从木卫三运输到了木卫一、二、四之上,其余三条太空电梯开始同步建设。
总计耗时6年,木星系统的四颗大卫星总算全都有了太空电梯作为地表与太空的物资中转站。
彻底解决了整个木星系统的物资运转障碍,李青松对于木星系统的开发便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到现在为止,李青松来到木星系统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时间。
在这十几年时间里,李青松不仅完成了四条太空电梯的建设,还完成了相当于当初洛神星和敌神星加起来,三倍还大的工业设施与科研设施建设。
四颗大卫星上,十几颗小卫星上,以及木星环、星际空间之中,李青松总计拥有了二十多万座庞大的工厂、实验室或者基地。
来自木星系统的充沛资源源源不断的被开采出来,经过工业系统的加工,如同洪水一般涌入到各个科研设施之中,化作了推动科技研发工作的养料。
甚至便连木星环之中,李青松都建设了庞大的资源开采体系。
在木星环的不同节点,李青松建设了10座超算和100座矿产初级冶炼设施,投放了超过100万台自动探矿与加速设备。
它们的外形像是一个扁扁的长方体铁盒子,自备动力的同时,上面还装备有精密的探矿设备。
它们就整天混迹在充斥着尘埃、碎石的木星环之中,通过自动扫描探矿设备,精准分析每一块碎石的元素构成。
一旦发现具备价值的石块,便依据目标的不同大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