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事堂”里闭目养神。
他年纪大了,自知精力不济,因此每有重要议事,耗时较长且容不得他反复斟酌时,他就会提前养一养神,含一片人参,以确保议事过程中始终精力充沛。
收到晋王派人给他送来的皇城司讯问笔录时,沈该本有些疑惑,他不明白马上就要召开“便殿议政”了,晋王有什么紧要事需要提前和他通气儿。
待他翻开那份笔录一看,脸色就变了。
“晋王一向轻浮,没有这份心机。”
“杨沅……到底是个后生小子,年纪轻轻,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城府。”
沈该轻轻眯起了眼睛:“那么,究竟是谁,在晋王背后为他运筹帷幄?”
沈该将朝中的重臣、临安的隐士、致仕的国老挨个琢磨了一遍,却没有找到一个能“对号入座”的人。
这时,政事堂外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沈相公,我等俱已来了。”
随着声音,汤思退率先走了进来。
做为众参政之首,他的年纪却最年轻,因此精神奕奕、容光焕发,步履也是格外轻快。
在其身后,便是两府六部众位中枢大臣。
沈该抬起老眼看向汤思退,眸中一抹怜悯一闪即没。
随即他便微笑着站了起来:“诸位已经到了,来来来,先坐。监国尚未赶到,我等小坐片刻,稍候消息。”
此时,赵璩刚刚到了皇宫,正往政事堂赶来。
而临安城中,亦有一行快马,护持着一辆轻车,驶向晋王府。
李凤娘进了临安城,自然是要先来拜望晋王妃。
这可是她赴京之前父亲李道千叮咛万嘱咐的首要任务。
在李凤娘个人的小算盘里,她也是要先来拜见晋王妃并献上礼物。
先见晋王妃,再去杨府拜见,想走就容易些。
如果先去杨府再来晋王府,万一晋王妃又要考较她的女诫女德、女容女功什么的,连个脱身的借口都没有。
一想到自己的小聪明,李凤娘心里就美滋滋的,直到……
她在晋王府门口碰到大声请愿喊冤的方家祖孙三人。
方家三人刚来晋王府前时,心中也是惴惴不安。
不过,真正哭诉起来时,晋王府居然没有冲出一队人来,提着棍棒把他们劈头盖脸地打发了去。
于是,方虎和方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一开始他们只是哭诉喊冤,接着便尝试对杨沅破口大骂。
现在,叶学士的人把诸多官员弹劾杨沅的动态,也及时传达给了他们。
方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