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的考功。
三年任期,年年一等,任满必然升迁。
那他俨然就成了一个小“汤思退”,甚至从年龄上来说,他比汤思退更加耀眼,说不定刚过而立之年,就能成为当朝执政。
只是,眼热了半晌,他还是狠狠心,放下了这个诱惑。
如果只从个人前程的角度考虑,他顺水推舟去泉州赴任,便是最好的选择。
但他考虑的从来都不只是个人的前程。
这个篓,他已经快编好了,该收口了。
那些臭鱼烂虾,也该往里边装一装了。
这个时候,他怎么舍得走?
汤思退领众参政去见了沈该,向监国请求“便殿议政”的是这位首相。
也就是说,沈该显然也同意了汤思退等人的解决办法。
杨沅在得到晋王赵璩传来的消息之后,马上便让人去了一趟皇城司,面见皇城司副提举韩荐松。
韩荐松接到消息,便假模假样地又提审了龚瑾泉(答不也)和黄极(益都)。
这些曾经开设假“会子务”,又在渡子桥头行刺过杨沅的金国奸细这些日子受刑不过,已经交代了很多东西。
实际上,能交代的他们都已交代了,包括还有一位“第五浮屠”成为漏网之鱼的消息。
但是皇城司却一直按兵不动,没有更进一步的动作。
被拘押在牢里的龚瑾泉(答不也)都有些疑惑了。
他不明白宋国的皇城司究竟想干什么,他明明已经交代了所有,除了一个秘密。
那个秘密就是:有些交代,是“第一浮屠”汤道生曾授意他的,一旦被俘必须交代的机密。
而如果没有被俘,也要想办法让宋国知道。
在那个备用计划中,黄极(益都)将成为牺牲品。
但现在他被俘了,那么以身入局者就成了他。
然而在他交代之后,宋国这边明明已经知道了这些机密,却始终没有任何动作。
这种情况下,皇城司今天的提审在龚瑾泉看来就非常的荒谬了。
因为韩副提举的讯问没有任何新意,就是把他已经交代过的事情,又煞有其事地问了一遍,并认真做了笔录,然后画了押,署上了今天的时间。
龚瑾泉被带回大牢的时候,对此诡异举动依旧摸不着头脑。
而韩荐松则把龚瑾泉的这份笔录,连夜送到了晋王府。
晋王赵璩摆驾前往皇宫的时候,这份他已经连夜看过的笔录,便已先他的仪仗一步,送到了首相沈该的案头。
沈该接到这份笔录的时候,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