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内情过于紧要又不得外传,陛下令我连夜辑录了重要之事,其中蜀国的直百钱就是其一。”
“虽说此前黄公衡、孟子度归顺大魏之时,都带了些钱币回来,但或许是由于与大魏制度不和,这种铜钱一直都被收缴起来,存于府库之中不得擅动。”
“至于直百二字何解,自不必多说。而此前背后的‘为’字,其实代表着产地犍为郡。”
“犍为郡?”裴徽若有所思。
裴潜捋须:“没错,正是犍为。”
“那小弟似乎猜到陛下的意思了。”裴徽从容笑道:“大魏缺铜而少铜钱,此枚直百五铢北面又有犍为郡的字样,或许与铜矿、冶铜等事相关。”
徐庶叹道:“河东裴氏人才济济,你们兄弟二人皆是英才。”
“看来陛下确实是让我们来问与铜相关的事情了。方才文季说大魏缺铜,此事我只听过,却不太知晓背后缘由。”
裴徽答道:“不瞒徐侍中,大魏缺铜的缘由,归根结底就是铜矿稀少。”
“大魏疆域如此广大,东至大海西至沙漠,竟也少铜?”徐庶皱眉问道:“那此前汉时的铜都是哪里来的?”
“所谓少铜,就是少铜矿。这个就说来话长了。”裴徽站起身来,走到堂内侧边的置物架上找来一卷舆图,放到正中的一张大桌上摊开来。
“劳烦兄长,帮我随便取几个竹简压住纸边。”
“好。”裴潜应下。
三人站在平放的这张左伯纸前面,这是一张典型的大魏舆图,由崇文观在太和三年整理修订过的。陛下曾命人誊抄描画了数百份,洛中每一官署、以及各州各郡之中都发了一份,徐庶和裴潜都已见到过无数次了。只不过面前这个将作监的舆图上多了许多黄、红、蓝、绿诸色的标注。
“其余颜色不用看,只看绿色就好。”裴徽介绍了起来:“绿色标注的就是铜矿产地。”
徐庶眯眼找了片刻,而后竟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
裴潜道:“铜矿多在吴蜀。”
“兄长所言极是。”裴徽从容说道:“不知徐侍中与兄长是否记得一桩典故?前汉文帝时有一人唤作邓通,甚为得宠,就是经常替汉文帝吮痈的那人。汉文帝赐了邓通一座铜山,准他自己铸钱,那座铜山就在蜀郡严道县,就是此处。”
裴徽用手在舆图上蜀郡成都西南的位置敲了一敲:“此地现为蜀贼所辖。离大魏甚远,故而此地之铜不能为大魏所用。”
数年之前,刘备在蜀地曾将蜀郡拆出了汶山郡和汉嘉郡来。当然,大魏是不认的。故而在大魏的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