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案室,他打开一看,封面上赫然写着:
“u-2高空侦察机技术资料”
他手都在抖。
翻了两页后,终于明白华国安排的底气何在。
1962年冬,寒风刺骨,国营132厂的机密会议室却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兴奋的气氛。
昏黄的灯光下,会议桌上堆满了厚厚的文件和图纸。屠基达站在桌前,手指轻轻抚过封面,在全部粗略翻过之后,他内心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情绪震惊、兴奋,还有一丝不安。
房间里除了屠基达外,还包括了从沈飞来的另外一位技术专家李明,从高校系统调来132厂支援的王教授,以及空军的代表张强。
“屠工,确认过了,这些资料是从特殊渠道获得的。”张强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坚定。
“具体来源属于机密中的机密,我不便多说。但请您放心,这些图纸和参数已经通过多方验证,真实性毋庸置疑,后续你也能将技术资料和飞机残骸进行交叉验证。”
屠基达缓缓打开第一份文件,目光落在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标注上。u-2的机身结构、发动机布局、雷达系统配置每一页都像一座技术宝库。
他抬起头:“张处长,我知道保密要求,但我实在是好奇,我们到底是怎么拿到这些的?老美会这么轻易让我们得到他们的核心机密?”
张强脸色和石头一样,没有任何表情:“屠厂长,具体过程你不必操心,这些资料确实是千辛万苦得来的。”
如果说没有门,这些资料千辛万苦都拿不回来。
也就是屠基达是本土自主成长起来的专家,意识不到这其中的困难程度。
王教授作为海外留学回来的学者,他更清楚从阿美莉卡手里搞到这些资料的难度。
王教授百思不得其解,哪怕在nasa权势滔天的那位林教授也不可能拿到u-2的技术资料吧?他思忖道。
u-2和nasa压根不相关。
站在一旁的李明迫不及待地凑过来,翻开另一份资料,兴奋地说道:“厂长,您看这个!u-2的发动机设计,钛合金的使用,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白捡的馅饼。”
屠基达却没有立刻附和,他眉头微皱,沉声道:“李工,别高兴得太早。这些技术虽然先进,但我们的工业基础跟美国差得远。
复现它,谈何容易?”
王教授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屠厂长说得对。以我们现在的材料工艺,发动机的高温合金是个大问题。还有雷达系统,我们的电子工业能不能跟得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