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基础设施建设。
其实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修地铁。
郑光亮负责高新区双湖科技城的十三号线。
本来一切十分顺利,毕竟基建狂魔的名字不是白叫的。
公路、铁路、隧道、桥梁,只要和基建有关,都有非常成熟的建造方案。
可偏偏郑光亮就遇到一个难题。
原来当十三号线地下隧道挖到天健湖东五公里的位置时,碰到了一种特殊的地质结构。
它上面全是流沙层,而流沙层下又连接天健湖的地下水。
听完郑光亮叙述,余姚道:“这个好像不难吧?
你把流沙层加固一下不就行了,别告诉我没有这种技术。”
虽然余姚不懂工程建设,却也知道,哪怕青藏高原的冻土层都难不倒土木工程专家,更不要说这点小问题了。
郑光亮苦笑:“固定沙层的确不难,可问题是沙层距离地下水太浅了。
关键是那片沙层的面积极大,足有七公里。”
余姚吓了一跳:“什么?七公里沙层?下面全是水?”
见郑光亮点头,余姚突然道:“不对啊,如果七公里下面真的全是水,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地下湖泊啊!”
“也可以这么说,这个地下湖泊的湖水最深的地方有40米,平均也有20米。”
余姚沉默,他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如此特殊的地况,可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
“能不能改变下线路,把这里绕过去?”
郑光亮苦笑摇头:“如果能改我早就改了。
首先,地铁十三号线就是为了双湖科技城设计的,一旦改动,就违背了它的设计初衷。
其次,现在地铁十三号线已经修了三分之二,钱已经砸进去了。
现在却说修不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让谁负责的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的任期还有半年。
论年龄我比你还大两个月,就算退休也比你更早。”
余姚瞬间了然。
其实这种问题,如果郑光亮选择上报,上面把全国最厉害的专家派过来,肯定能圆满解决。
但问题解决不代表万事大吉,当初这个线路是谁规划的?为什么没有提前做好监测?
是相关人员的消极怠工,还是另有隐情。
而不管什么情况,作为项目负责人,郑光亮都脱不了干系。
负责承建地铁十三号线,是郑光亮主动请缨,为了就是能多为祖国做两年贡献。
此事一出,他继续发挥自己光和热的愿望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