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能更改!”一个短发齐耳的中年女子,冷沉着脸站起来强调。
齐跃进笑着走进去,拉了个椅子坐下,“婶儿,您别急,我不是来更改或者撤回我的报名表的。”
听他这句话,众饶心并没有落下去,仍旧悬在半空郑
谁不知道码头巷齐家八朵金花啊?好不容易来了片金叶,这混不吝被齐家老两口宠的不知道高地厚,是这片有名的二流子。
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他,偏偏他聪明很多,滑不留手,让人恨得牙痒痒却不能怎么样。
“那你来做什么?领安置费吗?过来签个字,”那女子面无表情地拿出个收据单,低头刷刷写了条子,推到他面前。
看着熟悉的地址,齐跃进接过纸,干脆利索地签了大名。
那女子神色微缓,“齐跃进同志,你要下乡的地方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大家伙抢着去的好地方。
你下乡后好好努力,过一两年,不定城里有招工名额就回来了。喏,这一百三十五块钱是安置费和批条,你拿好,可别乱花,交给你妈置办下乡的用品……”
齐跃进嘴角勾起讽刺的笑意。
风景优美?山沟沟里,有山有水能不优美?
民风淳朴?那可不,隔三差五几个村子里的村民拿着榔头、锄头交流感情。
土地肥沃?村民们忙碌一年,交完公粮,还能喘气地苟活。
他脸上随即满是喜色,伸手道:“婶儿,再给我拿两张报名表!
哎,我俩朋友特别上进,一听我去下乡支援建设,根本不顾家里阻拦,非要一起。
本来我还想拦着呢,可听婶儿这么一,就放心了。好朋友就要同甘共苦不是?
喏,他们的体检表和照片我都给带来了,还有委托书。”
每个街道办都是有下乡指标的。前些年,青年们壮志豪情、满是热血和激昂,恨不能扎根在农村抛头颅洒热血。大家伙为了抢名额,都争红了眼。
可现实将一批批下乡的知青们,浇个透心凉。探亲的他们沧桑得能跟爸妈称兄道弟了,神情麻木,为了返城闹出了多少事,吊脖子的都能组成一个阴兵连了。
谁都知道下乡是个苦活,装了一肚子的墨水没有用武之地,很有可能一辈子留在那里了!
以至于最近两年,但凡够条件的,要么接了父母的班,要么花钱买工作,或者去当兵,再不济开个重病病例。这么一折腾下来,报名下乡的人数连指标的一半都不够,害得他们只能挨家挨户将条件一卡再卡,勉强凑够最低标准。
“真的?”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