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宁静。一旦日军兵力部署调遣完毕,整个晋东南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大战。而且这个时间也不远,怕是就在月中,这股宁静的氛围就会被打破。
而在晋东南和冀西一带的广阔太行山区,根据地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曾继文上报家里和总部请示过后,成立了八路军第一个军工厂太行山第一军工厂,教员更是亲自为其牌匾题名。
而在其他片区,一些型的轻工业工厂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建设起来,比如当前比较紧急的纺织厂,卫生材料厂,制药厂,烟卷厂等,很多原料除了来自缴获的日军之外,多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建设。
为了保证部队的后勤供应,曾继文和后勤部商量,开始在山区开办一些养殖基地,养殖从荷兰引进的白种猪,完全可以做到几个月就出栏,同时鼓励根据地家家户户养殖鸡鸭之类家禽,多余的八路军完全可以按市价收购。
同时,为了防止后面日军下乡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曾继文在各个根据地开始组织人做好紧急疏散演练,将原时空几年后在华北平原对付日军的各种办法拿出来总结好后,召开会议,发给下面的各个部队。
让各部队深入广大乡村,帮助村民挖掘各种底下通道,制做土制炸药,一旦日军开始扫荡,百姓可以迅速躲入地道,避免被日军抓捕和杀害。
将地道战与游击战、地雷战、反包围战等结合起来,产生的化学反应,曾继文相信,一定会让日军的扫荡在根据地寸步难校
将各个根据地的事务忙完之后,曾继文开始投入到部队的训练中来。到训练基层士兵,曾继文就不得不想到原时空里对于步兵训练的三三制战术了。
曾继文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开始想着脑海里的记忆,不断的删改,终于得到了一份基本完整的三三制的教学大纲明,便叫来警卫营的战士开始学习这种新的步兵战术思想。
按照三三制的战术思想,三名士兵组成一个战斗组,三个战斗组按照三三制原则形成一个战斗班,每个战斗班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分别由班长、副班长以及一个组长带领,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散兵线推进。
同时根据战场的攻守形势的变化,在手语下分列出不同的队形,比如常见的纵队变一字队形,纵队变三角队形,纵队变左梯队,一字形变前三角,组队形等。
不过这也要求训练士兵要有战斗经验和比较机敏,能够随时变换队形,以适应战场的形势,所以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训练和充足的战斗。
389旅自入晋以来,打了两场伏击战斗,又向周边行动开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