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殷宁好不容易才广开科举,他就叫缩减平民教育的机会,实属是在殷宁的禁区里蹦跶。
也不知是武济世真的这般想,还是故意与殷宁唱反调。
“臣不赞同!”
钟尚林出列,慷慨道:“陛下!广开科举乃大善举,况且各地平民百姓能读书者少之又少,家里有余钱能坚持下来的更是鳞毛凤角,若是这点机会都被剥夺,则民心生乱!”
殷宁立刻看向钟尚林,赞赏道:“那以卿之见,当如何?”
钟尚林踌躇片刻,答道:“自然是重民爱民,兵是器,民为本,自当固民利器。”
“那要如何固民利器?”
“这……臣……臣以为,当减少赋税、推行仁政……”
减少赋税、推行仁政已是殷宁这几年正竭尽所能所做之事,没什么新鲜,殷宁有些失望,不过依然点点头。
“颜蘅,你也来说说。”
颜昭唯被殷宁点名,出列道:“臣不善治国理民,只知道忠君爱国,所言皆是愚见,陛下听一听就好。臣听说过一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兵弱国弱,民又如何能安?因此,臣以为,当重兵重武,兵力强盛后,再谈民安。”
殷宁对他此番言论似乎毫不意外,略微点头,挥挥手叫他退下。
林岱安抬首,目光与殷宁对上。
他上前一步出列,恭敬道:“陛下,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注5)。民富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在臣看来,当持有‘教育无疆、人才兴邦’之念,推行‘革故鼎新、鼓励农商’之策,以文治国,以武安邦,以民养兵,以兵护民。”
“哦?”殷宁似乎来了兴致,“卿可详细说来。”
“现下各地书院都是当地乡绅所建,唯有家底丰厚着才有机会读书识字,臣建议在各州县广设学宫、学府,各宫府费用及教书先生的束脩,从户部发拨。不论贫贱,扶植教育,清扫愚昧,叫大殷天下的百姓,人人皆可读书,人人皆都修身齐家,有强大自尊之心、拥澎湃爱国之情!此乃‘教育无疆’。”
“民为邦本,民中贤能、创造之才者,更是重中之重,古人云:‘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注6)’,自殷羲陛下以来,哪一次的兴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