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书是老师从宋州寄来的。”林岱安对薛灵均解释道:“老师家中藏书无数,当地人给老师的闲居送外号“书楼”,在他的书楼里,天文理志,经史子集,应有尽有。
薛灵均当然也知道宋濂,传闻他幼年成名,十六岁便被举荐入官,极受前朝天子赏识,二十岁就官拜丞相,是大殷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相,随即又创立长明书院,他的学生做官者无数,成为一代名师,后来又做了前朝太子太傅,只是不想朝堂生变,他不惑之年又归隐故乡,钓鱼玩鸟、赏花作画,洒脱至极,此等人物,又能有此豁达心境,真叫人佩服!
“玉郎,你是在宋州与宋太傅相识结缘的吗?”薛灵均好奇问道。
“并不是。”林岱安摇头,“我是在沅州,被老师捡到的。”
“岱安,我不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泥塑。”薛灵均认真地瞧着他的双眼,“我想知道,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林岱安眼眸中闪过犹豫之色,终究,还是败给了薛灵均眼中的赤诚。
他向薛灵均讲起往事,声音清澈、冷静,就好像诉说的那些苦难,是别人所经历似的。
-------------------------------------
羲宁十六年,沅州。
子夜时分,夜空中挂着冰凉的下弦月,若异鬼在冷笑。
桐城西处,有一个寂静无人的暗巷,那暗巷十分狭窄,曲折蜿蜒,在月下显得有些神秘莫测。
暗巷尽头,豁然开朗处,有一处院落,地上有井。
七八个黑衣人,浑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洞。
有两人推开井盖,扯住绳索向上拉起,叮叮咣咣一阵响声后,井口处露出一只夹竹桃藤编制的笼子。
笼子里有一个少年,用一种极其别扭的姿势蜷缩着,素白衣衫被泥土玷污得黑一块白一块,十分斑驳,头发上也沾满泥土,隐约露出青色的发带。全身上下,也只有脸上还算干净,一双极致黑瞳,透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这少年就是林岱安。
他不知道自己在下面被关了多久,饥饿与寒冷已折磨得他几乎无法思考。
“这个还活着!”一个黑衣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