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承包了七十多亩的地种植果树,还在村里搞了个小加工厂,虽然工厂总共就五个人,但人家是正经的厂,妥妥的拆迁第一大户。村长自己名下的宅基地也比陈今的要多。
还有老支书的大儿子一家也是分家另过,他们家承包了两个鱼塘,建起来出租的房装修得好,拆迁时拿到的赔偿也高。
他们桥东村拆迁,村里的十八户都能拿到起码上百万的赔偿款和几套安置房。而木塘村虽然是大村,人多,但木塘村里搞承包的就两三家,其他家的壮劳力更倾向于到城郊的工厂打工。
至于出租?很少的。
从桥东村下去坐公交车还要四十多分钟才到木塘村,很少人会往木塘村找房子租住,而且木塘村本地人多,有的就够自家人住,没空房出租。所以啊,拆迁能拿到的赔偿就少很多了,再平摊到个人头上,还真比不上桥东村。
像小姑陈葵的夫家,就是搞了承包的其中一家。
“明天开始,白天还是得回村里看着,有租户找到房子,准备提前搬走了。”搬过来的村里人大多也都会回去,顺便准备村里迁祖坟的事情。村里的祠堂也在村长的主持下重建了,迁祖坟前,老陈家的人都得回去。
三舅妈让田苗也跟着回去,放她一个人住这边不放心。
确实是要回去了,还得准备好钱,走一家给退一家。
唉,她和二表哥、三表哥一起报名学车的,现在她都一天没去过驾校,要考试的资料也都还躺在箱子里没拿出来呢。所以晚上收拾东西的时候,把资料也给带上了,想着回去看。
但她回了村里才知道,村里的八卦这么多啊!
救命!这谁还能看得下书学习?!
真刺激。
第15章出租
周转房的柜子、卧室门、大门都换了锁,一层一层的,看起来很牢靠,但实际上遇到开锁能手这些都是小儿科。所以陈今把家里值钱、补办不了的证件给装包里带上。
三表哥还要上班,没空跟着他们回村里。陈今出门时刚好遇上周大婶一家三口也要回村里,下了楼和三舅他们汇合,没一会儿,又多了陈五叔一家。到了小区外面的公交站,又遇到村长大儿子陈文振和村支书大儿子陈文颂两家的人……
一辆只有三个乘客的公交车开过来,一下子就被桥东村的人给占满了。
陈文颂和陈文振作为这次拆迁的两个大户,拿到的钱多,人看起来还是那么朴素,但聊的话让坐在他们前面的陈今直冒酸气。
陈文颂:“我在景山公园买了栋别墅,还没开始装修,你认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