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要抓,两手要硬。
否则凭借人均五亩的地,光靠种植翻身,是不现实的。
尤其果树这种东西,从某种程度来,也是看吃饭。
一年的温度适宜,才能长的好,长的多,前面几年更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是一个长期工程。
所以祁同伟还需要一个能不停产生收益的金鸡。
在见识过罗龙工厂的效益,祁同伟有了启发。
至于建厂做什么,祁同伟也有了一点想法。
随着人们逐渐富足,衣食住行有着广阔的空。
未来十年是风口也不为过。
造车建楼什么的,祁同伟没这个能力。
开设制衣厂或者副食品厂祁同伟还是有些想法的。
大不了自己出设计,换罗龙或者李家的订单。
后世很多新颖的衣服什么的,祁同伟还算记得一二,找几个设计师怎么也能弄出来。
“咱就种个地,要那么宽干什么?”
“当然是走货车。”祁同伟没有出自己的想法。
“平常大家交粮,卖粮都要一大早挑着粮食走上很远的路,等咱们修了路,以后咱们就不用了,可以让大货车直接进到村里。”
众人喜形于色。
以前想要卖点东西,都要挑着很重的东西走田埂,又窄又湿滑。
自从修了这条路,大家已经很满足了,不但挑起来安全的多,还可以用独轮车,轻便不少。
没想到祁同伟竟然还想让大货车进入村里。
“我就同伟现在出息了,好好好,咱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让村里富起来。”村长的一张老脸上写满了欣慰。
…
祁父祁母最近有些烦恼。
自己家的老三太优秀了。
只是短短不到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就起了翻覆地的变化。
就连村里的道路都是他花了一万多修出来的。
消息在十里八乡传的沸沸扬扬。
眨眼就是一个万元户没了。
不少人自己这个老三是个傻子,把钱丢进水里,也就冒了个泡。
也有不少人觉得,人家这是回报乡里,是个有情有义的好汉子。
但是让这两波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现在的祁家老三,有钱,很有钱。
当初这条路刚开始修的时候,大家还在质疑,当这条路修到一半,众人是吃惊。
当听整条路修完,花了一万多。
十里八乡就彻底的躁动起来。
每登门拜访,攀亲的数不胜数。
就连乡里,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