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形容贴切,皇帝都笑了:“她贵为公主,凡事自有下头人替她办好。只是随同祭天,到底逾制。”
“不过祭祀,并非军国大事。安安头一回上折子,陛下慈爱,且随她也无妨。”皇后仿若不经意一提。
“即便朕同意,朝臣也不会愿意的。”皇帝转头望向皇后,他其实不太能看清,只是维持着姿势,长叹一声:“宣王、李、杨、宋几位先生。”
自有內侍前去宣召,几位内阁中人来议论一阵,自然是不同意。皇帝高居龙椅,并不表态。不表态本身已经是态度的一种。礼法森严,若非皇帝强势,臣子们轻易改动,去背这个违背礼法的锅。
皇后见此事不了了之,提议让公主等皇室女眷带头,领百官家眷到天福宫、宝象寺祈福。只涉及女眷,况皇后参与政事多年,朝臣们也不好连着两次驳她,遂同意了。
望着几人退下的背影,皇后抚摸着折子,久久没有开口。
后宫,公主得了消息,有失望也有兴奋,脱口而出,“太好了,我这就与嫂子商议去。”
嫂子……太子妃啊,居然忘了宫中还有太子妃。安宁心里一个激灵,不是她大意,实在是太子妃在宫中实在太低调了。
这位太子妃乃是皇后侄女,太子表妹,上辈子仿佛很快病逝,尔后太子扶正侧妃,便是日后的谢皇后。谢侧妃本身也是侯府贵女,很得太子宠爱,日后还会诞育子嗣。
上辈子太子妃病逝的时候,自己正满心欢喜绣嫁妆,只担心会不会影响婚期;这辈子进宫后,太子妃身怀有孕,但仿佛孕相不好,在东宫静养,连宫务都交还给皇后。
皇后娘娘忙于朝政,把宫务交给女官,又担心女官不好便宜行事,这才让长平公主做了主事人。自己作为公主伴读,跟着学了许多处理宫务的事情。
当真是如流水一般,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才有如今的局面。
安宁有幸与公主一道,前往东宫拜见太子妃。
太子妃也才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腹部高高隆起,身形臃肿,只是脸上居然带着面纱。
相互见礼之后,公主立刻问道:“嫂子,你怎么带起面纱来了。”
太子妃抚摸了一下面纱,叹息道:“我有孕之后,脸色蜡黄,又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