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还要十几年才能继位,想想都觉得窒息。
结果自己刚十五岁不到,就有宦侍趁着自己洗澡时偷偷告诉自己,粱经常把他的行踪汇报给赵高。
扶苏这才发现,原来获取自由、独立、私密的空间,并不是什么难事。
全看你怎么用人。
自己好像过分地高估嬴政了。
他只是人,不是神。
扶苏坐在案前,双手环胸看着粱。
“不急,你慢慢想。”
粱早就急的满头大汗,扶苏这么一说,他更紧张。灌夫却在这个时候拍着粱的肩膀,“我看好你。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来,你可是中书舍人。”
粱感激地望着灌夫,他迟疑一会慢慢道,“太子,臣愚钝。臣以为,太子在天下素有仁义之名,太子统一并且精简文字、发明推广曲辕犁、制造纺车,重视工匠,天下人多有敬仰太子者。”
“大王派太子前去,正是想用太子的仁义之名,去安抚当地的庶民。臣以为太子此去韩地,可以带去曲辕犁,分给韩国的百姓,到时候再召见颍川郡的工匠,对他们一一给予封赏。到时候太子就可以获得名声,而韩国旧地的百姓也可以得到安抚。”
粱说完了,小心翼翼地看向太子。
灌夫先是拍掌,“说的好。我觉得比内史的主张可行多了。太子是太子,身份特殊,韩国那么危险,大王怎么会派太子长久住在韩地呢。再说了,太子不在宫里,大王还不得比谁都担心啊。”
信望过来,恨不得在灌夫嘴里塞上一块布。“确实有道理。”其实扶苏自己心里也有一个答案。他父亲想要试试他,到底有没有能力应付地方大臣。
“现在地方各处郡县,每个县府里都配有多少名秦吏啊?”
扶苏问起。
信和粱对视一眼,都没有答案。
粱很犹豫,太子是在试探自己吗,这是在给自己机会吗?只要自己肯开口,就可以打听到这件事。
他是内廷出来的,有很多眼线和人脉。
信则不同,他对这件事完全没有多想。这不是他应该负责的事情。
——
章台宫。
赵高忽地被嬴政委派了一个威胁到他的任务。
“你去告诉即将出使楚国的使臣,让他们到了楚国,带上礼物去拜见王后的生母楚国太后。向太后问好,同时打听清楚太后这些日子里的身体状况。”
赵高先是一怔。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怎么了?”嬴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