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心经——手太阳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十二正经,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
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
凡属六腑(胆、胃、大肠、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
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
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但有一个特殊,那就是在脚上,内踝以上八寸处,
八寸上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李信如同学生,听着老师教导,不时点头。心中了然:如此十二正经中:六阴、六阳,形成了一个大循环周。
黄药师并没有赘述每条经脉的穴位(感兴趣的读者可查资料),经脉循环的差不多了。
他又出了另一个理论:
“一分成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代表,此为子午流注。
自然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的变化,影响着人身体的变化。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
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合理按照对应的时间关系修炼武学,会事半功倍,比常人快上许多。
具体对应关系为:
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
辰-胃,巳-脾,午-心,未-肠,
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
黄药师的讲解基本结束,该的他差不多都了,只剩下奇经八脉没有讲解。
奇经八脉之所以被称为奇经八脉,就是因为其很特殊,它不按照十二正经的分布规律和循环特点来走。
也不直属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颇为奇特,影别道奇斜的意思,总共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八条经脉各有各的特点,简单总结为:
任脉:阴脉之海。
督脉:阳脉之海。
冲脉:血海。
带脉: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轻健跷捷。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下肢运动。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
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
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