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突发性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心脏骤停的事件并未广泛进入大众视野,偶尔出现意外,都被统一描述成“猝死”,以至于所有人都以为这种事只存在于社会新闻之中,与自己并无关系。
21 年,猝死案例频发,媒体开始关注公共场域里 aed 除颤仪的配备情况,落脚的警示仍旧是关注加班、熬夜等亚健康的生活方式。
直到新冠肺炎大规模爆发,“阳康”后迅速恢复运动后导致心脏骤停的案例在每个人身边真实且频繁的发生,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情况。
病毒性感冒和肺炎导致的心肌炎,也可能会造成心源性休克及猝死。
林霁予小时候虽然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却很早就知道了这件事。她还在上大学时,就已经会使用 aed 和做心肺复苏了。
这么多年来,林霁予甚至会定期复习 aed 使用方式。
她的所有准备,就是为了这一刻。
才不过半分钟,林霁予从cao室抵达事发现场。围观的人已经被立场的工作人员驱散,只有零星的人还站在不远处围观。
林霁予指挥旁边的几个教练带着围观者离的更远一些,给患者留出充分的空间,取出 aed,迅速跪倒在已经彻底失去意识的年轻女孩身边,俯下身,口鼻靠近她,感受对方的呼吸,又将耳朵靠近对方胸口,检查心跳情况。
随即,林霁予按亮主机中间的开关,语音提示开机成功后,她将两块电极片分别贴在女孩的右胸上部和左胸外侧。
aed 开始自动识别心电图。林霁予紧张地连呼吸都忘记了,紧盯着女孩,只等设备发出指令。
aed 给出了反应,林霁予按下三角形按钮,开始除颤。
一次电击……女孩仍旧没有反应,主机没有发出可以进行心肺复苏的提醒。林霁予等着时间一点点过去。
这是无比漫长的两分钟。林霁予瞪大眼,只是盯着除颤仪,甚至不敢多看一眼女孩的脸。
如果发现心脏骤停的人,在第一分钟内进行除颤,存活率能高达 90%,每多等一分钟,生存率就会下降 7%-10%。一个人从心脏骤停开始计算,十几分钟后,生存率几乎为零。只要十几分钟,一个人的生命就会彻底停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