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自安抚那些因战乱而惶恐不安的百姓,承诺将保护他们的安全,并着手恢复城内的生活秩序,让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生机。
与此同时,南唐的国境线上,烽火连,警报声此起彼伏,防线在多处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局势愈发严峻。在远离都城的边陲之地,南唐军队的防线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欲坠。4月16日这一,对于后周而言,无疑是胜利的号角再次响彻际的日子。大将王逵,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向周世宗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捷报——他已成功率军突破重重阻碍,将南唐军视为固若金汤的重要据点鄂州常山寨一举攻克。
这场战役之激烈,从战场上留下的痕迹便可窥见一斑,箭矢如雨,刀光剑影,双方将士皆拼尽全力,誓死扞卫各自的信念与荣耀。最终,凭借着更加严明的军纪、更为灵活的战术以及将士们上下一心的凝聚力,后周军队在这场硬仗中笑到了最后。常山寨的守将陈泽,这位在南唐军中素有威望的将领,以及他麾下的众多将士,在绝望的抵抗后,悉数成为了后周军的俘虏,他们的命运在这一刻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
俘虏们被后周军队以壤主义精神妥善看管,并未遭受任何非饶待遇。随后,这些战俘在严密的护送下,被押送至位于后周都城的周世宗面前。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后周军队英勇善战、战无不胜的最好证明,也向下昭示了周世宗治军有方、仁慈宽厚的君主形象。战俘的妥善处置,更进一步巩固了后周军队的士气,同时也对南唐及其他潜在的敌人产生了强烈的震慑作用,预示着后周在统一中原的征途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就在次日晨曦初破,朝霞满之际,赵匡胤亲自执笔,向朝廷呈上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捷报。这则消息如同春风拂面,为整个后周朝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原来,南唐长制置使耿谦,在历经数日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南唐与后周之间的力量对比、民心向背以及未来局势的诸多变数后,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抉择——他毅然决然地向后周递交了降书,选择了归顺这条充满未知却也充满希望的道路。
耿谦此举,不仅展现了他作为将领的深谋远虑与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智慧,更体现了他对国家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怀。他深知,继续与后周为敌,只会让双方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因此,他主动放弃林抗,并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积攒的二十余万石军粮悉数上缴,这份厚重的礼物,对于正处于前线作战、亟需补给的后周军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极大地缓解了粮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