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说句话的事情,他为什么非要写信告诉她。
信笺上,只有短短一行字,笔迹冷峻如刀锋:
“一切准备就绪。”
落款是e.
速度也太快了。
半个月的时间,他就把一座酒馆改造成了她设想中的鬼屋了?
不过,那座酒馆建造于本世纪初,又历经南北战争,本就有不少活板暗门用于避难。
再加上,薄莉也没有闲着,请了不少纺织女工缝制鬼屋道具,速度快也正常,只是没想到只要半个月。
但想到他每天不知从何处变出一堆衣服鞋子,薄莉也就释然了。
如果这个世界真有超自然力量,估计就在他的身上。
薄莉先给警员们写了一封信,请他们今晚来观看演出,又给当初反对声最大的几位绅士,写了一封,请他们前来“测试胆量”。
薄莉承认,后面一封信多少带点儿私人恩怨。
谁让他们当初张口闭口就是“女人见识短”?
写完两封信,薄莉也没闲着,又写了一篇文章,打算让报社经理刊登在头版。
文章的标题更加缺德:
“‘克莱蒙小姐的马戏团’演出即将开始,已向a先生、b先生、c先生发起邀请,不知他们是否愿意前来测试胆量?”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新奥尔良就那么大,上流社会更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圈子。
很少有绅士说女人的闲话,所以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几乎所有市民都知道a先生、b先生、c先生指的是谁。
这时,更加怪诞的事情发生了。
有一位警员竟公开宣布:“‘克莱蒙小姐的马戏团’的演出效果令人震惊,但心理承受能力差者,最好不要前往观看,否则后果自负。”
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走在街上,男人、女人、小孩、游手好闲的混混,都在讨论即将开始的演出;吸烟室里,绅士们也在低声议论马戏团的胆量测试。
派对和舞会的间隙,女士们也在好奇,那三位绅士究竟能不能通过胆量测试。
最让人抓心挠肺的是,究竟发生了什么,居然让一位警员说出那样的话?
·
那天傍晚,三位警员签了免责协议,互相对视一眼,插着兜,说说笑笑地走了进去。
薄莉披上黑斗篷,跟在他们身后。
他们以一种批评家的眼光,打量四周的陈设,并做出苛刻的点评:
“克莱蒙小姐,我觉得这个摆设,可以做得再吓人一些,你觉得呢?”
“我看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