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随时撤离
在过去的数百年时间远航之中,李青松积累了众多实验需求。
只要自己此刻分配出对应的工业力量,将这种类繁多的实验设施全部建造出来,对那些实验需求进行一一验证,收集对应数据后再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思考,李青松可以肯定,自己的技术水平必然会在当前水平之上出现一次巨大的提升。
这虽然不涉及到阶段性的成果,譬如由核裂变到核聚变,二次加压推进到完善的等离子体推进之类重大的提升,但众多具体的技术细节的提升,仍旧能有力的推动整体前进。
但此刻,李青松却并不打算把自己的工业力量和脑力放到科技提升上。
原因很简单,李青松必须要首先完成另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才能再去做这件事情。
那便是,修复自己的恒星际舰队,并且,完成物资积累,要达到随时随地,情况一旦有变化立刻就能发动舰队起航的程度,李青松才会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
那个智械天灾的威胁,李青松可始终都没有忘记。
为了这件事情,哪怕是至关重要的发展科技,都可以暂时放下。
此刻有了足够完善的工业基础,于是大规模的生产、修复、资源采集工作立刻展开。
众多工厂日夜轰鸣,生产出了如山如海一般的零部件,大量的克隆体乘坐着工业飞船来到了一艘又一艘的飞船旁边,在太空行走任务之中,拆卸并更换着任何一处存在故障的部件。
可以停泊空天母舰的巨型船坞一座又一座的出现,那连续运转了数百年时间的空天母舰终于可以停泊在这里,撤离内部所有无关人员,关停所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了。
李青松的舰队之中,大大小小的飞船总数加起来有上亿艘。此刻,这上亿艘飞船每一艘都在接受最为严苛的检测与修复。
牛郎a这颗庞大的气态行星之上,李青松专门挑选了数个气流稳定区划为了氘气田,生产出了大量的木星飞机放到里面,终日不停地采集着氘气燃料;
无穷无尽的零部件、原材料、水冰、甲烷、乙烷、硫酸、硝酸、火碱等等基础物资被生产出来,暂时堆放在仓库之中;
飞船工厂之中,无数零部件被机器人和克隆体们组装在一起,大量的飞船开始在太空之中汇聚。
李青松并不打算本土生产新飞船来代替此刻舰队之中的那些老飞船。此刻生产的所有飞船,全部都是那种用于伪装的空壳飞船而已。
如此,又是二十多年时间全力以赴的工作,所有工作终于全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