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给我足够的物质基础,我一定能冲破这一障碍,完成由电弱文明到强核文明的蜕变。”
遥望着仍旧遥远的牛郎星,李青松心中默默的想着。
此刻冲过了这一片星云,对于舰队的修补工作立刻开始。
大量的克隆体和机器人,以及各种各样的小飞船汇聚到了那些大型飞船之上,有条不紊的将那些破损的设备和装甲拆卸下来,或者维修,或者更换。
也幸好李青松携带的物资足够多。否则,单单是修补破损飞船的损耗,就能让这一支舰队山穷水尽。
时间仍旧在悄然流逝着,转眼间又是数百年时间过去。
在日复一日的航行,以及航行之中始终未曾停下过的小型实验、理论计算与推测之中,此刻,李青松的庞大舰队终于来到了距离牛郎星仅有两万亿公里的地方。
类比太阳系情况的话,这个距离应该已经深入了牛郎星的奥尔特云范围。
但牛郎星的情况较为特殊。
它太年轻了。此刻它的年龄不过约8亿年左右,比太阳年轻了太多。这导致它还来不及形成一个稳定成熟的奥尔特云,用于构成奥尔特云的众多天体仍旧堆积在距离它较近的地方。
从数光年之外航行到此刻距离,李青松虽然早就进入了牛郎星的引力边界,但并未找到任何宏观天体。
不过没有关系。
继续前进的话,牛郎星系的物质密度将迅猛提升,甚至于比太阳系内部的物质密度还要高。
李青松的舰队开启了全功率的减速。
众多尾焰朝着牛郎星的方向展开了喷射。那消失已经数百年时间的微弱重力再度出现在每一艘飞船之中。牛郎星的亮度也在这一过程之中迅猛提升。
望远镜之中,李青松已经可以清晰看到这颗年轻气盛、活力四射的庞大星体。
它整体呈现出椭球的形状,因为它的自转速度太快了。它的颜色是黄白色的,因为它的表面温度比太阳更高。
李青松看到了无穷无尽的天体在围绕着它旋转,看到了比地球更大的,尚且处于形成早期,表面被熔岩覆盖,终日承受小天体撞击的岩质行星,看到了质量高达木星4倍,体积却与木星相差无几的庞大气态行星,看到了围绕着那颗气态行星旋转的众多卫星,其中最大的一颗卫星,无论质量和体积都超过火星。
它已经完全具备了成为一颗大行星的资格。但没有办法,那颗气态行星的引力太过庞大,在可预见的未来,它都无法挣脱,都只能作为一颗卫星存在下去,而无法被称之为一颗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