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避祸改姓了,但宋室并非不知道他的下落,也由他去了。
六子早夭,七子被人收养,其子孙也是繁衍众多,而且在大宋还曾做过大官。
吴氏仿佛真的老了,少了精气神儿,声音也哑了许多。
“至于吴越国,人家是主动献国投降的,咱们老赵家对他们更是礼遇。”
钱俶让国之后,也是封王的。
而且其后世子孙,富贵荣华,堪比王侯。
现在的四川宣抚使,即将成为杨沅老丈人的钱端礼,就是钱俶的六世孙。
“对待臣下,相比于历朝历代,我赵家,更可算是最为宽厚的了。”
吴氏抬起头来,看了看谢氏,又看了看赵璩。
“杨沅此人,人品倒还靠得住。如果我们主动让国,能得到和钱家一般礼遇,也就够了。”
吴氏这样一说,谢氏的神情也不禁松动下来。
赵璩见他们都把目光向自己看来,漠然一笑,道:“我,没有意见。”
他指了指跪在地上的赵恺:“从这两兄弟,把他们大哥亲手勒死,我就觉得,赵宋江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赵恺听了,又羞又愧,忍不住又伏地大哭起来。
赵璩叹了口气,将头仰在了椅子上:“不过,此事暂且不提吧。
逊帝刚刚离奇暴毙,我们便要让国,杨沅绝不会答应,说不定反要因此怨恚我赵家故意让他难堪了。”
赵璩说到这里,不禁苦笑一声,似乎觉得想主动让国,反要因此担心激怒人家,而有些荒唐可笑。
赵璩轻叹道:“此事,先搁一搁,还是想想,如何料理逊帝后事吧。”
吴氏点了点头,她也知道,现在不是提出这件事的好时候。
她想了一想,说道:“愭儿,是病死的,他也只能是病死的。”
皇太后谢氏和赵璩对视了一眼,慢慢点了点头。
谢氏看了眼羞愧难当的赵恺,先帝这一脉,如今只有他还是个正常的孩子,还能如何加罪于他呢?
赵瑗血脉的延续,还要指着他呢。
谢氏轻叹一声,对赵恺道:“起来吧,把太皇太后、本宫和晋王的共同意思,告诉丞相和诸位大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