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吞地道:“之前,西夏国主李仁孝意欲潜逃回故国。
杨相公大怒,与官家一起商讨应对之策时,曾经说过一段话。
杨相公走后,官家便神态大变,说……这是杨相公在敲打他,如果不让杨相公安心,会有杀身之之祸。”
吴氏急问道:“杨沅说了什么?”
庆王赵恺当时就参加了那场如何处治李仁孝的御前会议,于是就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笔。
太皇太后吴氏和皇太后谢氏还有晋王赵璩听了,都很无语。
杨沅这番话,分明是有感而发,不仅是为李仁孝之罪行定下了调子,而且说明了为何要将他处死的理由。
从赵恺复述的这番话里,是实实在在找不出一句诱导、暗示之语的。
官家是怎么联想到已经被人遗忘在宗阳宫中的逊帝赵愭的?
哦,对了,官家他……脑子有点……
一想到赵惇的病,殿上顿时又安静下来。
许久,太皇太后缓缓抬起头,看了看殿里几人。
“谢氏,璩哥儿,恺儿,这殿上没有旁人,只有你们三人,都是咱们赵家的人。”
吴氏缓缓地道:“老身有一句早就想说的话,如今你们都在,正好说与你们听听。”
她深深地吸了口气,声音悲怆地道:“大宋,气数已尽,该亡啦!”
殿上一片寂静,听她说出如此骇人之语,竟没有一个人露出震惊之色,当场予以反对。
显然,同样的念头,在他们心里,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吴氏哀声道:“形势如此,还要想些什么?如果我们早些下定决心,恺儿和惇儿也不必做出弑兄的事来了。”
赵恺又愧又羞,“卟嗵”一声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道:
“当时,当时官家已经动了手,官家喊恺儿过去,恺儿不敢不听,糊里糊涂的就……”
赵恺一个头磕在地上,悲声道:“太皇太后所言,恺儿赞同。
恺儿以为,咱们提出来,总好过丞相耐心耗尽,自己说出来,更……好些……”
吴氏看看一言不发的谢氏,说道:“咱们赵家,是夺的柴氏江山。
如今情势,一如当年陈桥,报应轮回,可见不虚。
再者说,咱们赵家虽是夺了柴氏江山,但是对柴氏后人,却也是优容有加,不曾亏待他们。”
吴氏这话倒是真的,柴荣育有七子,前三个是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害的。
四子柴宗训,就是被迫禅让的后周皇帝,后来降封郑王,赐“丹书铁券”,生有五个儿子。
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