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旦抓住了一点点机会,就会迅速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这就是最大的弊端所在。
朱标点头:“的确如此,那咱们再去听一听他将那内阁之后,会发生的什么事听完再做决定。”
朱元璋点头。
于是三人又一次返回。
凌汉回了房间之后笑道:“处理完咧,处理完咧,咱们继续说。
小陈老师,按照你刚才说的,好像内阁成立之后,也有很多麻烦事。
俺刚才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想了想,是不是内阁权力会越来越大。”
陈寒点头:“村长,看起来您也是明白人,的确如此。
内阁的运行很大程度要依赖皇帝的权威,皇帝必须自己脑袋清醒,要不然,文官就会忽悠你。
他们其实是将一件事情最后的决策,形成自己的意见,然后交到皇帝的手上,让皇帝最终决定。
如果皇帝自己无法做出决策,可能这些个内阁大臣就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影响皇帝的决策。
况且到了后边,内阁的成员往往都是六部尚书或者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之类的位高权重的大臣。
他们本身的影响力就非常大,又手握议政权和行政权。
就算决策权在皇帝的手上,可是这两样权力抓在手上的文官们,其实已经有能力和皇帝对抗。
毕竟伱决策之后,执行的人还得是我。
这就导致后边内阁首辅是身兼内阁大臣以及各部尚书这两项超级大权,皇帝决策之后,容易被他们所束缚。”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个在听到了这里之后,互相看了一眼。
都在说,果然如此。
内阁的权力其实跟内阁成员本身有关。
如果他们本来在行政方面就已经是六部尚书这种顶级官员,那么就相当于自己议政,皇帝决策,自己执行。
这些人是不会拿刀来砍自己的手的。
所以议政的结果,往往是便于自己去执行。
皇帝的决策是很重要,肯定会提出不同的意见,但是不是每位皇帝都是朱元璋、朱棣这种见多识广的皇帝,能够做出自己正确的决策。
只看朱允炆这种皇帝就知道了,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为首的,仅仅只是腐儒,就能把他忽成那样。
要是朱允炆遇上了杨荣、张居正、高拱、严嵩这类的,朱允炆得被他们玩死。
没啥见识,或者说没啥经历的皇帝,和一帮老油条斗,那是会吃亏的。
陈寒说了,“村长,你说像明朝皇帝这么专权的,他们怎么能忍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