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翰林坐在松阴茶馆的二楼看着塌房里忙碌的百姓,品茶取乐。
塌房,可不是现代明星塌房的意思,而是宋以后寄存商旅货物的场所
《明史·食货志五》:“帝乃命于三山诸门外,濒水为屋,名塌房,以贮商货。“
简单来讲就是普通百姓生存的地方。
来如此远的地方喝茶,这两人可是有预谋。
坐定之后二人吃着江南特有的绿豆糕,喝着茶,甚是惬意。
“翰墨兄,陛下早朝所议之事你有何看法?”其中一名翰林问道。
“私下有人传闻殿下身体抱恙,恐无力支撑多少年,皇孙殿下值此之际,事态频发,不是什么好征兆。”唤作翰墨的翰林说道。
另一人说道:“从御医口述太子用药药案来看,多是补气安神助眠之类。
我医术虽不甚精通,但早年也学过些岐黄之术,按方子来看,纵然无病无灾,殿下的身体也撑不过几年。”
躲在暗处窃听的检校听到这话,十分的诧异。
大内的药方一般都是机密,轻易不会流传到外面去。
没想到他们这两个人居然在讨论太子殿下的药方,这可是犯了大忌讳的事情。
“翰墨兄,东汉的王充在《论衡·谴告》里说的好,‘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说的就是征兆。
从太子殿下的药案可知,殿下的身体估计是回天乏术。
太子薨,秦王恶,陛下绝无可能跳过秦王立晋王的道理,那皇孙允炆上位便是陛下的唯一选项,而到那时,我等方有出头之日啊。”
叫做翰墨的翰林也是点头,“奇林兄所言甚是。”
检校们把他们的话都给记录在案,还画在了薄薄的木板上。
不得不说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检校是真的很厉害。
他们窃听情报的能力一流,连画画水平也是上乘,把这两个人聊天时候的表情都惟妙惟肖的画了下来。
而这时后检校们才明白为什么这两个人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喝茶,喝的是茶吗?不,他们是害怕家里面有锦衣卫的人,不敢在家里面说这些而已。
……
皇宫乾清宫。
朱元璋面沉似水得看着锦衣卫检校的记录。
虽然探听到的这些消息还不足以让他震惊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也不是陈寒说的后世之人猜测的那样,文官们直接下毒。
但是不得不说这些文官里面有高人,通过太子的药案就能推测出太子殿下的身体不行。
如果陈寒在这里一定会说原来有时候,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