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治河札子》,哀家看看。”
梁焘有备而来,从袖子中拿出来折子递给黄门,黄门转交给高太后。
这折子颇长,高太后是看了良久,然后才道:“梁谏议所言也不无道理,按照这札子来看,的确是要耗费国帑极大,而且风险亦是极高。
工部苏尚书,这是你们工部提出来的,关于梁谏议的说法,你可有什么话想说?”
苏允出列,与高太后拱手行礼,又与赵煦拱手行礼,见苏允如此,原本一直面无表情的赵煦顿时眼睛大亮,高太后却是微微皱了皱眉。
苏允朗声道:“臣的确是有话说。
太后,臣之前要回工部三司的时候,您吩咐臣,要臣将治河之事放在心上,因此臣第一件事,便是对治河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
为此,臣让工部聚集天下技艺精湛的水师河工,并且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十余轮的考察、开会、讨论,聚集天下之才智,最终凝聚成这么一个方案来。
这是回答梁谏议第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治河札子是一个极其专业的方案,在这里,我倒是要问问梁谏议,你懂水利技术么?”
梁焘闻言嗤笑道:“我虽然不算很懂水利技术,但我懂财税,亦可以寻来懂水利的朋友。
这治河方案要耗这么多的钱,咱们大宋根本承担不起来。
至于那水利技术上,我问了,咱们大宋以往的治河都是用分流的方式,你却反其道而行之,非要用束流的方式。
这种方式从来没有人用过,难道就你聪明,以前治河的人都是愚蠢?
另外,还有一个极为重大的隐患,大宋仰赖汴河漕运,若“束水攻沙”导致黄河水位波动影响汴河通航,那么你就是动摇国本!”
此话一出,高太后顿时坐不住了,赶紧问梁焘道:“梁谏议,这束水攻沙还会影响漕运?”
梁焘点头道:“按照工部的规划,想要大规模治河,工程未完成之前肯定是漕运不通的。
而束水攻沙,必定要集中大量的水流,那么必定有些河段会枯竭,如何还能够行船,漕运自然就要断绝了!
漕运乃是汴京之根本,没有漕运,汴京数百万百姓衣食从何而来?
这就是动摇国本啊!”
高太后看向苏允,道:“苏尚书,梁谏议所言,可否属实?”
苏允顿时有些无奈道:“太后,以往治河,不也会在某些时间影响漕运么?这其实是正常的,我们工部在计划的时候也考虑了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是分段治理的,漕船在经过这一段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有办法应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