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其实是明阳散人送给心爱之人的。
那时的他,还是个自负绝才的少年郎。
花了所有的心血来做那颗绣球。他要把天下万物保罗其中,每解开一次就需要目睹一千年的时间变化,一共需要解开三千次才算完。也就是需要看遍三百万年的光景。
当时他自诩此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千来所有工匠无人望其项背。
他觉得,那人若是见了,定然会泪流满面,定然会和他执手偕老。
于是他就挂在他们最喜欢去的那个小酒馆,然后信心满满的上墨子山去等待。
于是这一生都没再见过那人。
很久以后,他自嘲,那绣球,只不过是他年轻是为了炫耀而做出的玩意罢了。所以才在酒楼上一直挂着无人问津。
人生在世五十载,那三百万年的光景又何必在意?
就这样,连明阳散人自己都渐渐淡忘了那个绣球。
直到一百年后,一个小小的孩子,手捧一壶前朝酒,云淡风轻地给他送来。
而后他们也算是成了忘年交。明阳散人和贺平安从不行师徒之理,每天在一起也就是喝喝酒聊聊天。平安只是个孩子,明阳散人却从不介意地教他喝酒,而且训练的酒量极佳。平安的父亲贺筝若是知道了必定是一口老血咳出来。
明阳散人即使教平安也只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这个孩子虽然琴棋书画样样不精,但是动手能力极强。在平安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便已经把《墨经机巧部》中的所有物什全都试着做了一遍。
这令明阳散人也大为惊奇,一般人要学机巧,一定得先把原理弄明白,要把墨经学得倒背如流才可以慢慢推演、尝试掌握个中精妙。如想熟练且举一反三,不下十年功夫是不行的。
而贺平安,虽然一点原理都不懂,却往往可以准确着把握住其中关键。于是,他学习《墨经》和别人正好是倒过来的,先做出来实物,再去读那些条条框框。
就这样,贺平安在墨子山上度过了整整七个春夏。从八岁长到了十五岁。逢年过节还是会回家的,但是一件一件的巧妙物什简直令他痴狂,虽然谢紫玉也时不时地逼着他把《墨经》背会……
于是时光就这么一点点地度过。
有首诗写得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