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落幕,经济环境越来越平稳,才逐渐追求朴素和实用。
“怎么会想到从互联网,突然跨界到软件行业了呢?”
没走两步,邓栀突然问道。
专访,就在不经意之间开始了。
陈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挺直腰杆沉声道:“严格来说,国内互联网和软件这两个行业没有那么细致的划分,互联网公司可以开发软件,软件公司也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它们都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邓栀的录音笔已经打开,看来她为今晚采访都准备好了一切。
“中华计算机软件科学研究所的名字,是取自【中大】和【华工】的前两个字吗?”
邓栀又问道。
“是的,但不仅仅是这层含义。”
陈着慨然道:“还有希望在我们国家,那些关系民生社稷的软件,最好都由中国人自己设计。”
“陈着很爱国啊。”
邓栀轻声问道,小高跟鞋踩在地上,“哒哒哒”的声音好像是宁静夜晚的呼吸。
“那是当然的了。”
陈着毫不犹豫的答道:“上小学时,地理老师说中国的国土面积不是世界最大,我都偷偷难过了很久。”
邓栀忍不住笑了起来,这种情绪好像每个中国孩子都出现过。
“这个研究所,能为溯回做出什么帮助呢?”
邓栀的采访还在继续。
“目前肯定是优先为中大学习网服务,希望带给广大会员更好的体验,毕竟我们的口号就是服务会员。”
陈着不可能在采访中抛出【回信】这个概念,依然用“中大学习网”当幌子。
“那有没有考虑过失败的可能呢?毕竟那是2000万的巨资,毕竟你也才19岁。”
邓栀这些经验丰富的记者,他们的采访都是循序渐进的富有逻辑。
既包含夸奖和宣传,也有对隐患的质疑。
“当然考虑过失败。”
陈着并不避讳这个问题,朗声说道:“如果失败了,那就当成一次尝试和努力吧,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我始终坚信,创业就和人生一样,低谷并不是常态,优秀的企业终将穿越周期……”
“说的真好。”
邓栀暗暗赞赏。
她和陈着聊过不止一回,但是每次交流,她都能感觉到陈着在进步。
从一开始的“擅长人情往来”,到后来涉猎“互联网行业”,又到现在的“软件研究所”,陈着也处于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本来就知道的多,但是并没有吃老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